|
江西日报社主办·江西省发行最大的日报·打开江西暨南昌市场首选媒体 |
![]() |
他7天紧急筹款救助脑瘤患者使之重获新生
他获2014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殊荣
他15年默默行善传递爱心却鲜为人知
“荣誉应该属于所有参与爱心救助年轻生命的每一位艺术家!”
当汪天行从朋友处得知自己获得2014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时,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份荣誉归功于参与他发起救助活动的每一个人。2014年8月,一条微信朋友圈的求助信息牵动着汪天行的心。在核实信息是真实后,汪天行发起善款捐助活动,艺术界人士纷纷响应,7天筹得救助款,帮助患上脑瘤的单身母亲重获新生。
这一善举,感动了艺术界也感动了知情的每一个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当汪天行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却要面对“出风头”的误解;也很少有人知道,做这件事是他15年慈善行动的“平常”之举。
与时间赛跑
救助脑瘤患者
“我只给自己7天时间筹集善款,耽误一天,患者就多一分危险。”去年8月,汪天行在朋友圈看到一条信息。南昌一名33岁单身母亲刘雁身患脑瘤,如不尽快手术,生命只剩8个月。得知刘雁还有一个小孩需要抚养,无力担负二三十万元的医疗费。看着年轻的生命在病魔面前无助,汪天行立即带头捐助
了1万元,并在朋友圈发起爱心捐助。
汪天行的爱心捐助活动立即引起了关注。不仅艺术家们纷纷响应,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和家长一起参与进来。随后,汪天行还策划笔会义卖,当时画家游新民积极组织,不少书画家参与,甚至还有音协爱心人士在义卖现场奏响《爱的奉献》。义卖笔会当日,爱心企业家章国清资助20万元。经过7天的时间,近30万元医疗费送到了刘雁的病房。为了帮助刘雁治疗,三方人士建立了基金会,专款专用。很幸运,刘雁手术顺利。刘雁出院后,在与汪天行等基金会相关人员协商后,留下一部分后续治疗费外,将多出的善款又捐给了11名困难户。
在这场爱心行动里,得到帮助的不仅仅是刘雁,还影响更多的人。让汪天行最为欣慰的,也正是刘雁的一句“我将来也一定会去帮助其他人”。
15年默默善举
却鲜为人知
一场牵动人心的爱心活动得以圆满,汪天行心中的悬着的石头也落地。当所有人在关注刘雁的时候,却没有人知道汪天行在发起爱心活动时所承受的压力。
“毕竟我的身份特殊,身边的人包括妻子和孩子都担心会有人认为自己是出风头,但想到如果这个人是我女儿,心里就会很难受。”尽管家人担忧,但汪天行还是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发起爱心活动的过程中,汪天行再三叮嘱刘雁的朋友不要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转发。不过,汪天行策划的笔会义卖活动还是很快被媒体得知,并进行了报道。如今,看着更多人受爱心感染,汪天行感叹还好坚持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其实,近15年时间里,汪天行每年都会给这样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即便是在看新闻得知有人需要帮助,他也会找到这个人的电话和家庭住址,一个人跑去对方家里尽力帮点忙。“刘雁”,在汪天行的心里,只是这15年来需要帮助的“平常人”之一。
感染每一个人
传递正能量
采访中,汪天行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一支考古队进入沙漠考古,当沿路看到先驱者们的尸骨时,考古队长都会让大家帮忙掩埋,用木头、石块为他们立碑。一路掩埋让许多人不解。终于大家忍不住发牢骚“我们是来这里考古的,不是埋白骨的”。面对队员们的异议,队长只是告诉他们,这些前辈都是和他们一样为了完成考古目标,只不过他们遭遇不幸而葬身于沙漠,作为考古队成员不应该让他们陈尸荒野。最后,这支考古队顺利完成考古任务,却在返回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失去方向。正当队员们绝望万分的时候,队长提醒大家只要沿着当时埋下的“墓碑”前行就能够找到出路。
在汪天行的理解里,做每一件善事就是给自己留下路标。今天给别人伸出援助之手,以后遇到困难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社会就需要这样相互影响,将爱传递,才能是一个融合的大家庭。除了个人积极行善外,汪天行还推动文联活动。今年,将会有60位艺术家前往全省10个地市,实行文艺支教、文艺扶贫。在这个过程中,画家们还会用手中的画笔,将正能量不断传递。
简介
汪天行,系作协、美协、书协、影协、音协五栖会员及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南昌画”顾问,景德镇青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景德镇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高级艺术顾问。文学作品和字画、陶艺作品多次获奖。2004年被《人民画报》社授予“江南才子”、“政坛艺术家”荣誉称号。巨幅山水《井冈山》、《革命圣地》、《咏昌南》被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收藏。
文/记者邓旭敏 图/记者李龙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