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社主办·江西省发行最大的日报·打开江西暨南昌市场首选媒体 |
![]() |
本报讯 王经纬、全媒体记者兰春报道:6月23日,南昌市民万先生向“江南微帮办”栏目反映,此前南昌经开区汉港凯旋城别墅区28栋业主开挖院子、随意改建以及一些业主争相效仿一事,有关部门对业主反映的问题一直拖延未决。
今年1月初,本报全媒体记者接到市民反映称,南昌经开区汉港凯旋城别墅区28栋业主私自将院子开挖出数米深大坑,此举不仅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业主争相效仿,导致小区内出现不少阳光房及私自搭建的现象。
针对市民反映的情况,记者随后前往汉港凯旋城别墅区调查发现,28栋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挖机挥动铁臂,将院子开挖出近2米深的大坑,涉及面积约50平方米,此外该栋房屋还拆除数面墙体,进行整体装修。“我们并不是挖地下室,而是对水管进行重新布局,因为老的水管坏掉了,房子原本就是带地下室的,不存在扩建问题。”现场一名熊姓施工人员说。
“这家别墅施工时几乎是贴着人家的围墙挖的,有塌方的危险。”一些小区业主对别墅主人违规施工的做法颇感无奈,“别墅区交付至今,违建之风一直未能遏制,小区内存在大量现浇房、阳光房等违建。”走访期间,记者注意到该小区有多幢别墅在施工,有的脚手架伸出来在进行现浇施工。
业主如此开挖,到底有没有合法手续呢?小区其他住户的“装修”是否合规?记者将相关情况反映给了南昌经开区蛟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
6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小区查看情况。发现28栋周边仍在围挡施工,开挖的区域已经进行回填,但房屋的整体跟其他楼栋存在差异。记者发现,小区“违建”的情况依然存在,部分楼栋装上了脚手架,现浇房矗立在楼顶格外显眼。
今年1月至今,居民与记者曾多次联系南昌经开区蛟桥街道及该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均未得到实质性的回复。
记者手记
深坑背后是监管的“真空” 还是执法的“惰性”?
站在汉港凯旋城别墅区28栋旁,眼前是回填后裸露的黄土。半年的时间,足够完成一次详尽的调查,更足够一个负责任的职能部门对此类显而易见的公共安全隐患作出明确的处置。然而,对于南昌经开区蛟桥街道及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而言,面对市民持续的焦虑、媒体的反复追问,回应却始终缺席。
施工人员口中的“水管重布”是否真能解释要挖数米深坑?争相效仿的“阳光房”“现浇扩建”又是否拥有合法手续?这些核心疑问,本应由执法者通过调查、取证、公示来廓清。遗憾的是,权威声音的缺失,让流言滋生,让效仿者更加肆无忌惮,最终形成小区内难以遏制的“破窗效应”——当第一家违建未被制止,更多的违建便接踵而至。执法者的不作为,无形中成了违建蔓延的“催化剂”。
更令人忧心的是潜在的安全风险。紧贴邻家围墙开挖深坑,其坍塌隐患不言而喻。雨季,回填土能否经受考验?那些在楼顶突兀矗立的“现浇房”“阳光房”,其结构安全性谁来背书?公共安全无小事,任何可能的隐患都应被严肃对待、迅速排查。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